資治通鑑【卷第三】
◎周紀三〔起重光赤奮若,盡昭陽大淵獻,凡二十三年〕

○慎靚王

元年辛丑,公元前三二零年

衛更貶號曰君。

二年壬寅,公元前三一九年

秦伐魏,取鄢。

魏惠王薨,子襄王立。孟子入見而出,語人曰:望之不似人君,就之而不見所畏焉。卒然問曰:'天下惡乎定?'吾對曰:'定于一。''孰能一之?'對曰:'不嗜殺人者能一之。''孰能與之?'對曰:'天下莫不與也。王知夫苗乎?七八月之間旱,則苗槁矣。天油然作云,沛然下雨,則苗浡然興之矣。其如是,孰能御之?'

三年癸卯,公元前三一八年

楚、趙、魏、韓、燕同伐秦,攻函谷關。秦人出兵逆之,五國之師皆敗走。

宋初稱王。

四年甲辰,公元前三一七年

秦敗韓師于脩魚,斬首八萬級,虜其將〈魚叟〉、申差于濁澤。諸侯振恐。

齊大夫與蘇秦爭寵,使人刺秦,殺之。

張儀說魏襄王曰:梁地方不至千里,卒不過三十萬,地四平,無名山大川之限,卒戍楚、韓、齊、趙之境,寧亭、障者不下十萬,梁之地勢固戰場也。夫諸侯之約從,盟洹水之上,結為兄弟以相堅也。今親兄弟同父母,尚有爭錢財相殺傷,而欲恃反覆蘇秦之馀謀,其不可成亦明矣。大王不事秦,秦下兵攻河外,據卷衍、酸棗,劫衛,取陽晉,則趙不南,趙不南而梁不北,梁不北則從道絕,從道絕則大王之國欲毋危,不可得也。故愿大王審定計議,且賜骸骨。魏王乃倍從約,而因儀以請成于秦。張儀歸,復相秦。

魯景公薨,子平公旅立。

五年乙巳,公元前三一六年

巴、蜀相攻擊,俱告急于秦。秦惠王欲伐蜀。以為道險狹難至,而韓又來侵,猶豫未能決。司馬錯請伐蜀。張儀曰:不如伐韓。王曰:請聞其說。儀曰:親魏,善楚,下兵三川,攻新城、宜陽,以臨二周之郊,據九鼎,按圖籍,挾天子以令于天下,天下莫敢不聽,此王業也。臣聞爭名者于朝,爭利者于市。今三川、周室,天下之朝、市也,而王不爭焉,顧爭于戎翟,去王業遠矣!司馬錯曰:不然,臣聞之,欲富國者務廣其地,欲強兵者務富其民,欲王者務博其德,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。今王地小民貧,故臣愿先從事于易。夫蜀,西僻之國而戎翟之長也,有桀、紂之亂,以秦攻之,譬如使豺狼逐群羊。得其地足以廣國,取其財足以富民,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焉。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,利盡西海而天下不以為貪,是我一舉而名實附也,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。今攻韓,劫天子,惡名也,而未必利也,又有不義之名,而攻天下所不欲,危矣!臣請論其故。周,天下之宗室也;齊,韓之與國也。周自知失九鼎,韓自知亡三川,將二國并力合謀,以因乎齊、趙而求解乎楚、魏。以鼎與楚,以地與魏,王弗能止也。此臣之所謂危也。不如伐蜀完。王從錯計,起兵伐蜀。十月取之。貶蜀王,更號為侯,而使陳莊相蜀。蜀既屬秦,秦以益強,富厚,輕諸侯。

蘇秦既死,秦弟代、厲亦以游說顯于諸侯。燕相子之與蘇代婚,欲得燕權。蘇代使于齊而還,燕王噲問曰:齊王其霸乎?對曰:不能。王曰:何故?對曰:不信其臣。于是燕王專任子之。鹿毛壽謂燕王曰:人之謂堯賢者,以其能讓天下也。今王以國讓子之,是王與堯同名也。燕王因屬國于子之,子之大重。或曰:禹薦益而以啟人為吏,及老而以啟為不足任天下,傳之于益。啟與交黨攻益,奪之,天下謂禹名傳天下于益而實令啟自取之。今王言屬國于子之而吏無非太子人者,是名屬子之而實太子用事也。王因收印綬,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。子之南面行王事,而噲老,不聽政,顧為臣,國事皆決于子之。

六年丙午,公元前三一五年

王崩,子赧王延立。

○赧王上

△元年丁未,公元前三一四年

秦人侵義渠,得二十五城。

魏人叛秦。秦人伐魏,取曲沃而歸其人。又敗韓于岸門,韓太子倉入質于秦以和。

燕子之為王三年,國內大亂。將軍市被與太子平謀攻子之。齊王令人謂燕太子曰:寡人聞太子將飭君臣之義,明父子之位,寡人之國雖小,唯太子所以令之。太子因要黨聚眾,使市被攻子之,不克。市被反攻太子。構難數月,死者數萬人,百姓恫恐。齊王令章子將五都之兵,因北地之眾以伐燕。燕士卒不戰,城門不閉。齊人取子之,醢之,遂殺燕王噲。

齊王問孟子曰:或謂寡人勿取燕,或謂寡人取之。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,五旬而舉之,人力不至于此;不取,必有天殃。取之何如?孟子對曰:取之而燕民悅由取之,古之人有行之者,武王是也;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,古之人有行之者,文王是也。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,簞食壺漿以迎王師,豈有他哉?避水火也。如水益深,如火益熱,亦運而已矣!諸侯將謀救燕。齊王謂孟子曰:諸侯多謀伐寡人者,何以待之?對曰:臣聞七十里為政于天下者,湯是也。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。『書』曰:'徯我后,后來其蘇。'今燕虐其民,王往而征之,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,簞食壺漿以迎王師。若殺其父兄,系累其子弟,毀其宗廟,遷其重器,如之何其可也!天下固畏齊之強也,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,是動天下之兵也。王速出令,反其旄倪,止其重器,謀于燕眾,置君而后去之,則猶可及止也。齊王不聽。已而燕人叛。齊王曰:吾甚慚于孟子。陳賈曰:王無患焉。乃見孟子,問曰:周公何人也?曰:古圣人也。陳賈曰:周公使管叔監商,管叔以商畔也。周公知其將畔而使之與?曰:不知也。陳賈曰:然則圣人亦有過與?曰:周公,弟也;管叔,兄也,周公之過不亦宜乎!且古之君子,過則改之;今之君子,過則順之。古之君子,其過也如日月之食,民皆見之。及其更也,民皆仰之。今之君子,豈徒順之,又從為之辭!

是歲,齊宣王薨,子湣王地立。

二年戊申,公元前三一三年

秦右更疾伐趙。拔藺,虜其將莊豹。

秦王欲伐齊,患齊、楚之從親,乃使張儀至楚,說楚王曰:大王誠能聽臣,閉關絕約于齊,臣請獻商於之地六百里,使秦女得為大王箕帚之妾,秦、楚娶婦嫁女,長為兄弟之國。楚王說而許之。君臣皆賀,陳軫獨吊。王怒曰:寡人不興師而得六百里地,何吊也?對曰:不然。以臣觀之,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齊、秦合。齊、秦合則患必至矣!王曰:有說乎?對曰:夫秦之所以重楚者,以其有齊也。今閉關絕約于齊,則楚孤,秦奚貪夫孤國,而與之商於之地六百里?張儀至秦,必負王。是王北絕齊交,西生患于秦也。兩國之兵必俱至。為王計者,不若陰合而陽絕于齊,使人隨張儀。茍與吾地,絕齊未晚也。王曰愿陳子閉口,毋復言,以待寡人得地!乃以相印授張儀,厚賜之。遂閉關絕約于齊,使一將軍隨張儀至秦。張儀佯墮車,不朝三月。楚王聞之,曰:儀以寡人絕齊未甚邪?乃使勇士宋遺借宋之符,北罵齊王。齊王大怒,折節而事秦,齊、秦之交合。張儀乃朝,見楚使者曰:子何不受地?從某至某,廣袤六里。使者怒,還報楚王。楚王大怒,欲發兵而攻秦。陳軫曰:軫可發口言乎?攻之不如因賂以一名都,與之并兵而攻齊,是我亡地于秦,取償于齊也。今王已絕于齊而責欺于秦,是吾合秦、齊之交而來天下之兵也,國必大傷矣!楚王不聽,使屈匄帥師伐秦。秦亦發兵使庶長章擊之。

三年己酉,公元前三一二年

春,秦師及楚戰于丹楊,楚師大敗,斬甲士八萬,虜屈匄及列侯、執珪七十馀人,遂取漢中郡。楚王悉發國內兵以復襲秦,戰于藍田,楚師大敗。韓、魏聞楚之困,南襲楚,至鄧。楚人聞之,乃引兵歸,割兩城以請平于秦。

燕人共立太子平,是為昭王,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,吊死問孤,與百姓同甘苦,卑身厚幣以招賢者。謂郭隗曰: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,孤極知燕小力少,不足以報。然誠得賢士與共國,以雪先王之恥,孤之愿也。先生視可者,得身事之!郭隗曰: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馬者,馬已死,買其首五百金而返。君大怒,涓人曰:'死馬且買之,況生者乎?馬今至矣。'不期年,千里之馬至者三。今王必欲致士,先從隗始。況賢于隗者,豈遠千里哉?于是昭王為隗改筑宮而師事之。于是士爭趣燕。樂毅自魏往,劇辛自趙往。昭王以樂毅為亞卿,任以國政。

韓宣惠王薨,子襄王倉立。

四年庚戌,公元前三一一年

蜀相殺蜀侯。

秦惠王使人告楚懷王,請以武關之外易黔中地。楚王曰:不愿易地,愿得張儀而獻黔中地。張儀聞之,請行。王曰:楚將甘心于子,奈何行?張儀曰:秦強楚弱,大王在,楚不宜敢取臣。且臣善其嬖臣靳尚,靳尚得事幸姬鄭袖,袖之言,王無不聽者。遂往。楚王囚,將殺之。靳尚謂鄭袖曰:秦王甚愛張儀,將以上庸六縣及美女贖之。王重地尊秦,秦女必貴而夫人斥矣。于是鄭袖日夜泣于楚王曰:臣各為其主耳。今殺張儀,秦必大怒。妾請子母俱遷江南,毋為秦所魚肉也!王乃赦張儀而厚禮之。張儀因說楚王曰:夫為從者無以異于驅群羊而攻猛虎,不格明矣。今王不事秦,秦劫韓驅梁而攻楚,則楚危矣。秦西有巴、蜀,治船積粟,浮岷江而下,一日行五百馀里,不至十日而拒捍關,捍關驚則從境以東盡城守矣,黔中、巫郡非王之有。秦舉甲出武關,則北地絕。秦兵之攻楚也,危難在三月之內,而楚待諸侯之救在半歲之外。夫待弱國之救,忘強秦之禍,此臣所為大王患也。大王誠能聽臣,請令秦、楚長為兄弟之國,無相攻伐。楚王已得張儀而重出黔中地,乃許之。張儀遂之韓,說韓王曰:韓地險惡山居,五谷所生,非菽而麥,國無二歲之食,見卒不過二十萬。秦被甲百馀萬。山東之士被甲蒙胄而會戰,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,左挈人頭,右挾生虜。夫戰孟賁、烏獲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國,無異垂千鈞之重于鳥卵之上,必無幸矣。大王不事秦,秦下甲據宜陽,塞成皋,則王之國分矣。鴻臺之宮,桑林之宛,非王之有也。為大王計,莫如事秦而攻楚,以轉禍而悅秦。計無便于此者。韓王許之。

張儀歸報,秦王封以六邑,號武信君。復使東說齊王曰:從人說大王者必曰:'齊蔽于三晉,地廣民眾,兵強士勇,雖有百秦,將無奈齊何。'大王賢其說而不計其實。今秦、楚嫁女娶婦,為昆弟之國;韓獻宜陽;梁效河外;趙王入朝,割河間以事秦。大王不事秦,秦驅韓、梁攻齊之南地,悉趙兵,渡清河,指博關,臨菑、即墨非王之有也!國一日見攻,雖欲事秦,不可得也!齊王許張儀。張儀去,西說趙王曰:大王收率天下以擯秦,秦兵不敢出函谷關十五年。大王之威行于山東,敝邑恐懼,繕甲厲兵,力田積粟,愁居懾處,不敢動搖,唯大王有意督過之也。今以大王之力,舉巴、蜀,并漢中,包兩周,守白馬之津。秦雖僻遠,然而心忿含怒之日久矣。今秦有敝甲凋兵軍于澠池,愿渡河,逾漳,據番吾,會邯鄲之下,愿以甲子合戰,正殷紂之事。謹使使臣先聞左右。今楚與秦為昆弟之國,而韓、梁稱東藩之臣,齊獻魚鹽之地,此斷趙之右肩也。夫斷右肩而與人斗,失其黨而孤居,求欲毋危,得乎?今秦發三將軍,其一軍塞午道,告齊使渡清河,軍于邯鄲之東;一軍軍成皋,驅韓、梁軍于河外;一軍軍于澠池,約四國為一以攻趙,趙服必四分其地。臣竊為大王計,莫如與秦王面相約而口相結,常為兄弟之國也。趙王許之。張儀乃北之燕,說燕王曰:今趙王已入朝,效河間以事秦。大王不事秦,秦下甲云中、九原,驅趙而攻燕,則易水、長城非大王之有也。且今時齊、趙之于秦,猶郡縣也,不敢妄舉師以攻伐。今王事秦,長無齊、趙之患矣。燕王請獻常山之尾五城以和。

張儀歸報,未至咸陽,秦惠王薨,子武王立。武王自為太子時,不說張儀,及即位,群臣多毀短之。諸侯聞儀與秦王有隙,皆畔衡,復合從。

五年辛亥,公元前三一零年

張儀說秦武王曰:為王計者,東方有變,然后王可以多割得地也。臣聞齊王甚憎臣,臣之所在,齊必伐之。臣愿乞其不肖之身以之梁,齊必伐梁,齊、梁交兵而不能相去,王以其間伐韓,入三川,挾天子,案圖籍,此王業也。王許之。齊王果伐梁,梁王恐。張儀曰:王勿患也。請令齊罷兵。乃使其舍人之楚,借使謂齊王曰:甚矣,王之托儀于秦也!齊王曰:何故?楚使者曰:張儀之去秦也,固與秦王謀矣,欲齊、梁相攻而令秦取三川也。今王果伐梁,是王內罷國而外伐與國,以信儀于秦王也。齊王乃解兵還。張儀相魏一歲,卒。儀與蘇秦皆以縱橫之術游諸侯,致位富貴,天下爭慕效之。又有魏人公孫衍者,號曰犀首,亦以談說顯名。其馀蘇代、蘇厲、周最、樓緩之徒,紛紜遍于天下,務以辯詐相高,不可勝紀。而儀、秦、衍最著。

『孟子』論之曰:或謂:張儀、公孫衍,豈不大丈夫哉!一怒而諸侯懼,安居而天下熄。孟子曰:是惡足以為大丈夫哉?君子立天下之正位,行天下之正道,得志則與民由之,不得志則獨行其道,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詘,是之謂大丈夫。

揚子『法言』曰:或問:儀、秦學乎鬼谷術而習乎縱橫言,安中國者各十馀年,是夫?曰:詐人也。圣人惡諸。曰:孔子讀而儀、秦行,何如也?曰:甚矣鳳鳴而鷙翰也!然則子貢不為歟?曰:亂而不解,子貢恥諸。說而不富貴,儀、秦恥諸。或曰:儀、秦其才矣乎,跡不蹈已?曰:昔在任人,帝而難之,不以才矣。才乎才,非吾徒之才也。

秦王使甘茂誅蜀相莊。

秦王、魏王會于臨晉。

趙武靈王納吳廣之女孟姚,有寵,是為惠后。生子何。

六年壬子,公元前三零九年

秦初置丞相,以樗里疾為右丞相。

七年癸丑,公元前三零八年

秦、魏會于應。

秦王使甘茂約魏以伐韓,而令向壽輔行。甘茂至魏,令向壽還,謂王曰:魏聽臣矣,然愿王勿伐!王迎甘茂于息壤而問其故。對曰:宜陽大縣,其實郡也。今王倍數險,行千里,攻之難。魯人有與曾參同姓名者殺人,人告其母,其母織自若也。及三人告之,其母投杼下機,逾墻而走。臣之賢不若曾參,王之信臣又不如其母,疑臣者非特三人,臣恐大王之投杼也。魏文侯令樂羊將而攻中山,三年而拔之。反而論功,文侯示之謗書一篋。樂羊再拜稽首曰:'此非臣之功,君之力也。'今臣,羈旅之臣也,樗里子、公孫奭挾韓而議之,王必聽之,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。王曰:寡人弗聽也,請與子盟。乃盟于息壤。秋,甘茂、長封帥師伐宜陽。

八年甲寅,公元前三零七年

甘茂攻宜陽,五月而不拔。樗里子、公孫奭果爭之。秦王召甘茂,欲罷兵。甘茂曰:息壤在彼。王曰:有之。因大悉起兵以佐甘茂。斬首六萬,遂拔宜陽。韓公仲侈入謝于秦以請平。

秦武王好以力戲,力士任鄙、烏獲、孟說皆至大官。八月,王與孟說舉鼎,絕脈而薨。族孟說。武王無子,異母弟稷為質于燕。國人逆而立之,是為昭襄王。昭襄王母羋八子,楚女也,實宣太后。

趙武靈王北略中山之地,至房子,遂之代,北至無窮,西至河,登黃華之上。與肥義謀胡服騎射以教百姓,曰:愚者所笑,賢者察焉。雖驅世以笑我,胡地、中山,吾必有之!遂胡服。國人皆不欲,公子成稱疾不朝。王使人請之曰:家聽于親,國聽于君。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,吾恐天下議之也。制國有常,利民為本;從政有經,令行為上。明德先論于賤,而從政先信于貴,故愿慕公叔之義以成胡服之功也。公子成再拜稽首曰:臣聞中國者,圣賢之所教也,禮樂之所用也,遠方之所觀赴也,蠻夷之所則效也。今王舍此而襲遠方之服,變古之道,逆人之心,臣愿王熟圖之也!使者以報。王自往請之,曰:吾國東有齊、中山,北有燕、東胡,西有樓煩、秦、韓之邊。今無騎射之備,則何以守之哉?先時中山負齊之強兵,侵暴吾地,系累吾民,引水圍鄗;微社稷之神靈,則鄗幾于不守也,先君丑之。故寡人變服騎射,欲以備四境之難,報中山之怨。而叔順中國之俗,惡變服之名,以忘鄗事之丑,非寡人之所望也。公子成聽命,乃賜胡服,明日服而朝。于是始出胡服令,而招騎射焉。

九年乙卯,公元前三零六年

秦昭王使向壽平宜陽,而使樗里子、甘茂伐魏。甘茂言于王,以武遂復歸之韓。向壽、公孫奭爭之,不能得,由此怨讒甘茂。茂懼,輟伐魏蒲阪,亡去。樗里子與魏講而罷兵。甘茂奔齊。

趙王略中山地,至寧葭;西略胡地,至榆中。林胡王獻馬。歸,使樓緩之秦,仇液之韓,王賁之楚,富丁之魏,趙爵之齊。代相趙固主胡,致其兵。

楚王與齊、韓合從。

十年丙辰,公元前三零五年

彗星見。

趙王伐中山,取丹丘、爽陽、鴻之塞,又取鄗、石邑、封龍、東垣。中山獻四邑以和。

秦宣太后異父弟曰穰侯魏冉,同父弟曰華陽君羋戎;王之同母弟曰高陵君、涇陽君。魏冉最賢,自惠王、武王時,任職用事。武王薨,諸弟爭立,唯魏冉力能立昭王。昭王即位,以冉為將軍,衛咸陽。是歲,庶長壯及大臣、諸公子謀作亂,魏冉誅之;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,悼武王后出歸于魏,王兄弟不善者,魏冉皆滅之。王少,宣太后自治事,任魏冉為政,威震秦國。

十一年丁巳,公元前三零四年

秦王、楚王盟于黃棘。秦復與楚上庸。

十二年戊午,公元前三零三年

彗星見。

秦取魏蒲阪、晉陽、封陵,又取韓武遂。

齊、韓、魏以楚負其從親,合兵伐楚。楚王使太子橫為質于秦而請救。秦客卿通將兵救楚,三國引兵去。

十三年己未,公元前三零二年

秦王、魏王、韓太子嬰會于臨晉,韓太子至咸陽而歸;秦復與魏蒲阪。

秦大夫有私與楚太子斗者,太子殺之,亡歸。

十四年庚申,公元前三零一年

日有食之,既。

秦人取韓穰。蜀寧煇叛秦,秦司馬錯往誅之。

秦庶長奐會韓、魏、齊兵伐楚,敗其師于重丘,殺其將唐昧;遂取重丘。

趙王伐中山,中山君奔齊。

十五年辛酉,公元前三零零年

秦涇陽君為質于齊。

秦華陽君伐楚,大破楚師,斬首三萬,殺其將景缺,取楚襄城。楚王恐,使太子為質于齊以請平。

秦樗里疾卒,以趙人樓緩為丞相。

趙武靈王愛少子何,欲及其生而立之。

十六年壬戌,公元前二九九年

五月戊申,大朝東宮,傳國于何。王廟見禮畢,出臨朝,大夫悉為臣。肥義為相國,并傅王。武靈王自號主父。主父欲使子治國,身胡服,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。將自云中、九原南襲咸陽,于是詐自為使者,入秦,欲以觀秦地形及秦王之為人。秦王不知,已而怪其狀甚偉,非人臣之度,使人逐之,主父行已脫關矣。審問之,乃主父也。秦人大驚。

齊王、魏王會于韓。

秦人伐楚,取八城。秦王遺楚王書曰:始寡人與王約為兄弟,盟于黃棘,太子入質,至歡也。太子陵殺寡人之重臣,不謝而亡去。寡人誠不勝怒,使兵侵君王之邊。今聞君王乃令太子質于齊以求平。寡人與楚接境,婚姻相親。而今秦、楚不歡,則無以令諸侯。寡人愿與君王會武關,面相約,結盟而去,寡人之愿也!楚王患之,欲往,恐見欺,欲不往,恐秦益怒。昭睢曰:毋行而發兵自守耳!秦,虎狼也,有并諸侯之心,不可信也!懷王之子子蘭勸王行,王乃入秦。秦王令一將軍詐為王,伏兵武關,楚王至則閉關劫之,與俱西,至咸陽,朝章臺,如藩臣禮,要以割巫、黔中郡。楚王欲盟,秦王欲先得地。楚王怒曰:秦詐我,而又強要我以地!因不復許,秦人留之。楚大臣患之,乃相與謀曰:吾王在秦不得還,要以割地,而太子為質于齊。齊、秦合謀,則楚無國矣。欲立王子之在國者。昭睢曰:王與太子俱困于諸侯,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,不宜!乃詐赴于齊。齊湣王召群臣謀之,或曰: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。齊相曰:不可。郢中立王,是吾抱空質而行不義于天下也。其人曰:不然。郢中立王,因與其新王市曰:'予我下東國,吾為王殺太子。不然,將與三國共立之。'齊王卒用其相計而歸楚太子。楚人立之。秦王聞孟嘗君之賢,使涇陽君為質于齊以請。孟嘗君來入秦,秦王以為丞相。

十七年癸亥,公元前二九八年

或謂秦王曰:孟嘗君相秦,必先齊而后秦。秦其危哉!秦王乃以樓緩為相,囚孟嘗君,欲殺之。孟嘗君使人求解于秦王幸姬,姬曰:愿得君狐白裘。孟嘗君有狐白裘,已獻之秦王,無以應姬求。客有善為狗盜者,入秦藏中,盜狐白裘以獻姬。姬乃為之言于王而遣之。王后悔,使追之。孟嘗君至關。關法:雞鳴而出客。時尚蚤,追者將至,客有善為雞鳴者,野雞聞之皆鳴。孟嘗君乃得脫歸。

楚人告于秦曰:賴社稷神靈,國有王矣!秦王怒,發兵出武關擊楚,斬首五萬,取十六城。

趙王封其弟勝為平原君。平原君好士,食客常數千人。有公孫龍者,善為堅白同異之辯,平原君客之。孔穿自魯適趙,與公孫龍論臧三耳,龍甚辯析。子高弗應,俄而辭出,明日復見平原君。平原君曰:疇昔公孫之言信辯也,先生以為何如?對曰:然。幾能令臧三耳矣。雖然,實難!仆愿得又問于君:今謂三耳甚難而實非也,謂兩耳甚易而實是也,不知君將從易而是者乎,其亦從難而非者乎?平原君無以應。明日,謂公孫龍曰:公無復與孔子高辯事也!其人理勝于辭,公辭勝于理。辭勝于理,終必受詘。齊鄒衍過趙,平原君使與公孫龍論白馬非馬之說。鄒子曰:不可。夫辯者,別殊類使不相害,序異端使不相亂。抒意通指,明其所謂,使人與知焉,不務相迷也。故勝者不失其所守,不勝者得其所求。若是,故辯可為也。及至煩文以相假,飾辭以相惇,巧譬以相移,引人使不得及其意,如此害大道。夫繳紛爭言而競后息,不能無害君子,衍不為也。座皆稱善。公孫龍由是遂絀。

『資治通鑒』 宋·司馬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