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翃(一首)

同题仙游观〔1〕

仙台初见五城楼〔2〕,风物凄凄宿雨收〔3〕

山色遥连秦树晚,砧声近报汉宫秋〔4〕

疏松影落空坛静〔5〕,细草香生小洞幽。

何用别寻方外去〔6〕,人间亦自有丹丘〔7〕

【注释】

  1. 仙游观,道士潘师正,居于嵩山逍遥谷。唐高宗临东都,曾召见,并令官吏于逍遥谷口特开一门,号曰仙游门。见《旧唐书·潘师正传》。
  2. 五城楼,《史记·封禅书》记方士曾言:“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,以候神人于执期,命曰迎年。”这里借指仙游观。
  3. 宿雨,隔宿的雨。
  4. 山色两句,写远望观外的景物。秦,指今陕西一带。砧(针zhēn)声,捣衣声。古代捣衣皆在秋晚。砧,原指捣衣石。汉宫,也指唐宫。
  5. 空坛,与下小洞皆指道观景物。
  6. 方外,犹世外,指神仙居处。
  7. 丹丘,也指神仙居处,昼夜长明。《楚辞·远游》:“仍羽人于丹丘兮,留不死之旧乡。”

【说明】

诗写道士的楼观,故于幽静中着意。文句工秀宛转,可以吟咏,却无甚深意。

【鉴赏】

此诗写道士的楼观,是一首游览题咏之作。首联点明时地,切中题目“仙游观”。颔联写观外景物,先是“见”“秦树”,后是“闻”“砧声”。颈联写观内景物,先写高处“空坛”的静,后写低处“小洞”的幽,点明是道士居处。末联引用《远游》之语,称赞这地方是神仙居处的丹丘妙地,不用再去寻觅他方了。作者见到仙游观,正是宿雨初收、风物凄清的时候。暮霭中,山色与秦地的树影遥遥相连,捣衣的砧声,似在报告着汉宫进入了秋天。疏疏落落的青松投下纵横的树影,道坛上空寂宁静,细草生香,洞府幽深。整首诗,有远景,有近景,着力刻画的是道观幽静的景物。全诗语言工美秀丽,音调宛转和鸣,读来琅琅上口。但内容却是空泛而无多大深意,只可吟咏,不可玩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