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报孙会宗书》

【作品介绍】

  《报孙会宗书》是西汉的杨恽写给孙会宗的一封著名书信。关于这封信的本事背景,《汉书.杨恽传》记载恽失爵位家居,以财自娱。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,与恽书谏戒。恽内怀不服,写了这封回书。在信中,他以嬉笑怒骂的口吻,逐点批驳孙的规劝,为自己狂放不羁的行为辩解。还赋诗讥刺朝政,明确表示“道不同,不相为谋”,与“卿大夫之制”决裂的意向。全信写得情怀勃郁,锋芒毕露,与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桀骜不驯的风格如出一辙。

【原文】

报孙会宗书

出处:《汉书》

  恽材朽行秽,文质无所底〔1〕,幸赖先人余业,得备宿卫。遭遇时变〔2〕,以获爵位。终非其任,卒与祸会。足下哀其愚蒙,赐书教督以所不及,殷勤甚厚。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〔3〕,而猥俗之毁誉也〔4〕。言鄙陋之愚心,则若逆指而文过;默而息乎,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〔5〕。故敢略陈其愚,惟君子察焉。

  恽家方隆盛时,乘朱轮者十人〔6〕,位在列卿〔7〕,爵为通侯〔8〕,总领从官,与闻政事。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,以宣德化,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,陪辅朝庭之遗忘,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〔9〕。怀禄贪势,不能自退,遭遇变故,横被口语,身幽北阙〔10〕,妻子满狱。当此之时,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,岂意得全首领,复奉先人之丘墓乎?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。君子游道,乐以忘忧;小人全躯,说以忘罪〔11〕。是故身率妻子,戮力耕桑,灌园治产,以给公上,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。

 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,圣人弗禁。故君父至尊亲,送其终也,有时而既。臣之得罪,已三年矣〔12〕。田家作苦。岁时伏腊〔13〕,烹羊炰羔〔14〕,斗酒自劳。家本秦也〔15〕,能为秦声。妇赵女也,雅善鼓瑟。奴婢歌者数人,酒后耳热,仰天抚缶而呼乌乌〔16〕。其诗曰:“田彼南山,芜秽不治。种一顷豆,落而为萁〔17〕。人生行乐耳,须富贵何时!”是日也,奋袖低昂,顿足起舞;诚滛荒无度,不知其不可也。恽幸有余禄,方籴贱贩贵〔18〕,逐什一之利。此贾竖之事〔19〕,污辱之处,恽亲行之。下流之人〔20〕,众毁所归,不寒而栗。虽雅知恽者〔21〕,犹随风而靡,尚何称誉之有?董生不云乎〔22〕:“明明求仁义,常恐不能化民者,卿大夫之意也。明明求财利,常恐困乏者,庶人之事也〔23〕。”故道不同,不相为谋〔24〕,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!

  夫西河魏土〔25〕,文侯所兴〔26〕,有段干木、田子方之遗风〔27〕,漂然皆有节概〔28〕,知去就之分。顷者足下离旧土,临安定〔29〕,安定山谷之间,昆戎旧壤〔30〕,子弟贪鄙,岂习俗之移人哉?于今乃睹子之志矣!方当盛汉之隆,愿勉旃〔31〕,毋多谈。

【注释】

  〔1〕底(zhǐ止):引致,到达。〔2〕时变:指汉宣帝地节四年(前66),霍光子孙霍禹等欲谋反事。〔3〕惟:思。〔4〕猥(wěi)委):轻率,随便。〔5〕孔氏:孔子。各言尔志:语出《论语.公冶长》:“颜渊、季路侍,子曰:‘盍各言尔志?’”〔6〕朱轮:车轮漆成红色。汉制,公卿列侯以及俸禄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员方能乘坐朱轮车。〔7〕列卿:中央的高级官员。此指任光禄勋,位在九卿之列。〔8〕通侯:即“彻侯”。秦爵二十级中的最高一级。汉制,刘姓功臣封侯者为诸侯,异姓功臣封侯者为列侯,亦称彻侯。后因避汉武帝讳,改称通侯。〔9〕素餐:不劳而食,无功受禄。语出《诗经.魏风.伐檀》:“彼君子兮,不素餐兮。”〔10〕北阙:宫殿北面的楼观,汉代为上章奏事和被皇帝召对之处。杨恽被拘于此,是临时性关押处置。〔11〕说:通“悦”。〔12〕三年:杨恽于汉宣帝五凤二年(前56)秋被免为庶人,五凤四年(前54)夏四月朔日食,被人告发而获罪,前后虽跨三个年头,实际上不到二年。〔13〕伏腊:古代进行祭祀活动的两个节日。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叫初伏,天极热时。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,天极冷时。后世也以阴历十二月初八为腊日。〔14〕炰(páo袍)羔:烤小羊。〔15〕家本秦也:杨恽原籍华阴,古属秦地。〔16〕缶(fǒu否):瓦制的打击乐器,最初流行于秦地。乌乌:唱歌声。可能是歌曲中的一种和声。〔17〕“田彼南山”四句:《汉书.杨恽传》张晏注:“山高而在阳,人君之象也。芜秽不治,言朝廷之荒乱也。一顷百亩,以喻百官也。言豆者,贞实之物,当在囷仓,零落在野,喻己见放弃也。萁曲而不直,言朝臣皆谄谀也。”可供参考。萁(jī基),豆茎。〔18〕籴(dí笛):买进谷物。〔19〕贾(gǔ古)竖:旧时对商人的贱称。〔20〕下流:喻众恶所归之处。《论语.子张》:“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。是以君子恶居下流,天下之恶皆归焉。”此指品行卑污。〔21〕雅:平素。〔22〕董生:指董仲舒,西汉时大儒。〔23〕“明明求仁义”六句:引自董仲舒《对贤良策》三。《汉书.董仲舒传》原文作:“夫皇皇求财利,常恐乏匮者,庶人之意也。皇皇求仁义,常恐不能化民者,大夫之意也。”皇皇,即“遑遑”,急急忙忙的样子。此作“明明”,疑有误。〔24〕道不同,不相为谋:语出《论语.卫灵公》。〔25〕西河:战国时魏地的西河,辖境在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,与汉代的西河郡并非一地。〔26〕文侯:魏文侯,名斯,魏国的建立者,著名贤君。〔27〕段干木:战国初魏人,隐居不仕。魏文侯曾请他作相,他跳墙而避走。文侯深为敬重,每次乘车经过他的住所门口,必伏轼致敬。田子方:战国时人,为魏文侯所优礼。〔28〕漂然:高远的样子。〔29〕安定:郡名。治所在高平(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)。〔30〕昆戎:古代西夷的一支,即殷周时的西戎。〔31〕旃(zhān沾):文言助词,相当于“之”或“之焉”。

【写作背景】

  杨恽(yùn,?—前54年),字子幼,华阴(今陕西华阴县)人,丞相杨敞之子,司马迁的外孙。汉宣帝(公元前74—前49年在位)即位初期任杨恽为郎,恽“以材能称,好结交英俊诸儒,名显朝廷,擢为左曹”。霍氏(霍光子孙)谋反,恽先闻知,上报宣帝;霍氏被杀后,恽被封平通侯,迁中郎将。恽轻财好义,“然恽伐其行治(喜欢夸耀自己的节行和政治才能),又性刻害,好发人阴伏,同位有忤己者,必欲害之,以其能高人。由是多怨于朝廷”。杨恽与太仆戴长乐(宣帝即位前的好朋友)不和,有人上书告戴长乐,戴“疑恽教人告之,亦上书告恽罪”,揭发杨恽平时言语不敬,宣帝将恽免为庶人。杨恽失侯后,治产业,起室宅,以财自娱。他的好友孙会宗写信劝诫他,杨恽就写了这封信给孙会宗。正巧出现日食,有人上书告恽“骄奢不悔过,日食之咎,此人所致”(以上引言均见《汉书.杨敞传》)。宣帝即命廷尉查验此事,搜出了杨恽写给孙会宗的这封信。宣帝见了信很不高兴,廷尉即判杨恽大逆无道,处以腰斩,妻儿均流放酒泉郡。

  杨恽在这封信里发泄了心中的牢骚和不满,讽刺了朝廷的荒乱和政治的腐败,言辞激切,语句辛辣,有外祖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的风致。

【题解】

  关于这封信的本事背景,《汉书.杨恽传》记载恽失爵位家居,以财自娱。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,与恽书谏戒。恽内怀不服,写了这封回书。在信中,他以嬉笑怒骂的口吻,逐点批驳孙的规劝,为自己狂放不羁的行为辩解。还赋诗讥刺朝政,明确表示“道不同,不相为谋”,与“卿大夫之制”决裂的意向。全信写得情怀勃郁,锋芒毕露,与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桀骜不驯的风格如出一辙。清人余诚评道:“行文之法,字字翻腾,段段收束,平直处皆曲折,疏散处皆紧炼,则酷肖其外祖。”(《重订古文释义新编》卷六)

【翻译】

  我才能低下,行为卑污,外部表现和内在品质都未修养到家,幸而靠着先辈留下的功绩,才得以充任宫中侍从官。又遭遇到非常事变,因而被封为侯爵,但始终未能称职,结果遭了灾祸。你哀怜我的愚昧,特地来信教导我不够检点的地方,恳切的情意甚为深厚。但我私下却怪你没有深入思考事情的本末,而轻率地表达了一般世俗眼光的偏见。直说我浅陋的看法吧,那好象与你来信的宗旨唱反调,在掩饰自己的过错;沉默而不说吧,又恐怕违背了孔子提倡每人应当直说自己志向的原则。因此我才敢简略地谈谈我的愚见,希望你能细看一下。

  我家正当兴盛的时候,做大官乘坐朱轮车的有十人,我也备位在九卿之列,爵封通侯,总管宫内的侍从官,参与国家大政。我竟不能在这样的时候有所建树,来宣扬皇帝的德政,又不能与同僚齐心协力,辅佐朝庭,补救缺失,已经受到窃踞高位白食俸禄的指责很久了。我贪恋禄位和权势,不能自动退职,终于遭到意外的变故,平白地被人告发,本人被囚禁在宫殿北面的楼观内,妻子儿女全关押在监狱里。在这个时候,自己觉得合族抄斩也不足以抵偿罪责,哪里想得到竟能保住脑袋,再去奉祀祖先的坟墓呢?我俯伏在地想着圣主的恩德真是无法计量。君子的身心沉浸在道义之中,快乐得忘记忧愁;小人保全了性命,快活得忘掉了自身的罪过。因此亲自率领妻子儿女,竭尽全力耕田种粮,植桑养蚕,灌溉果园,经营产业,用来向官府交纳赋税,想不到又因为这样做而被人指责和非议。

  人的感情所不能限制的事情,圣人也不加以禁止。所以即使是最尊贵的君王和最亲近的父亲,为他们送终服丧,至多三年也有结束的时候。我得罪以来,已经三年了。种田人家劳作辛苦,一年中遇上伏日、腊日的祭祀,就烧煮羊肉烤炙羊羔,斟上一壶酒自我慰劳一番。我的老家本在秦地,因此我善于唱秦地的民歌。妻子是赵地的女子,平素擅长弹瑟。奴婢中也有几个会唱歌的。喝酒以后耳根发热,昂首面对苍天,信手敲击瓦缶,按着节拍呜呜呼唱。歌词是:“在南山上种田辛勤,荆棘野草多得没法除清。种下了一顷地的豆子,只收到一片无用的豆茎。人生还是及时行乐吧,等享富贵谁知要到什么时辰!”碰上这样的日子,我兴奋得两袖甩得高高低低,两脚使劲蹬地而任意起舞,的确是纵情玩乐而不加节制,但我不懂这有什么过错。我幸而还有积余的俸禄,正经营着贱买贵卖的生意,追求那十分之一的薄利。这是君子不屑只有商人才干的事情,备受轻视耻辱,我却亲自去做了。地位卑贱的人,是众人诽谤的对象,我常因此不寒而粟。即使是素来了解我的人,尚且随风而倒讥刺我,哪里还会有人来称颂我呢?董仲舒不是说过吗:“急急忙忙地求仁求义,常担心不能用仁义感化百姓,这是卿大夫的心意。急急忙忙地求财求利,常担心贫困匮乏,这是平民百姓的事情。”所以信仰不同的人,互相之间没有什么好商量的。现在你还怎能用卿大夫的要求来责备我呢!

  你的家乡西河郡原是魏国的所在地,魏文侯在那里兴起大业,还存在段干木、田子方留下的好风尚,他们两位都有高远的志向和气节,懂得去留和仕隐的抉择。近来你离开了故乡,去到安定郡任太守。安定郡地处山谷中间,是昆夷族人的家乡,那里的人贪婪卑鄙,难道是当地的风俗习惯改变了你的品性吗?直到现在我才看清了你的志向!如今正当大汉朝的鼎盛时期,祝你飞黄腾达,不要再来同我多噜。(曹光甫)

【解析】

  杨恽(?—前45),西汉家。字子幼,宣帝时曾任左曹,后因告发霍光谋反有功,封平通侯,迁中郎将。神爵元年(前61)升为诸吏光禄勋,位列九卿。其父杨敞曾两任汉宣帝时丞相,其母司马英是著名史学家兼文学家司马迁的女儿。

  他是当时著名的士大夫,他轻财好义,把上千万财物分给别人。从小在朝中就有很大的名气。为官之时也能大公无私,奉公守法,不徇私情。据《汉书?杨恽传》载,杨恽母亲司马英去世后,其父杨敞为之娶一后母,后母无子,杨恽侍之如亲娘,孝敬有加。其后,后母去世,留下财产数百万,临终前,他的后母叮嘱由杨恽继承,但是后母去世后,杨恽没有将这笔财产据为己有,而是将后母留下的大笔财产分给她的几位。父亲杨敞去世后,杨恽本人还从父亲那里继承500万的财物,为官清廉,经济状况并不很好的杨恽却将其全部用来救济那些宗亲。

  步入仕途的杨恽,目睹朝廷之中贪赃枉法成风。对此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吏视而不见,独有杨恽同他外祖父一样,出污泥而不染,铁骨铮铮,一身正气,敢于冒死在皇帝面前直谏,大胆进行揭发。他还告发与父亲杨敞有深交的朝廷元老重臣霍光谋反之事。因此,杨恽和另外几个与他一同告发此事的人都获取了封侯的赏赐,还加官进爵。封平通侯。他出身名门,全家担任公卿、两千石以上的十人(乘朱轮)。任职时候廉洁、公正,整顿吏治,杜绝行贿。

  因与太仆“戴长乐”失和,被戴长乐检举:“以主上为戏(拿皇帝开玩笑),语近悖逆”,汉宣帝就把杨恽下狱,后予释放,免为庶人。

  其后,杨恽家居治产,以财自慰。“安定”郡太守孙会宗,是杨恽的老朋友,写信给杨恽,劝他应当闭门思过,不应宾客满堂,饮酒作乐,杨恽给孙会宗写了回信,这就是《报孙会宗书》。

  此信中,有对皇帝的怨恨,有对孙会宗的挖苦,为自己狂放不羁的行为辩解。整封信写得锋芒毕露,与其外祖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桀骜不驯的风格如出一辙。后逢日食,有人上书归咎于杨恽骄奢不悔过所致。他再次被捕入狱。廷尉按验时,在他家中搜出《报孙会宗书》,汉宣帝看后大怒,判以大逆不道罪,就把杨恽杀了!孙会宗也因此被罢官。

  杨恽被害是汉宣帝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结果,是皇族、外戚集团打击、迫害士大夫集团,也是汉朝开始衰败的转折。杨恽被害,与他同样耿直的好友韩延寿、盖宽饶等也被害。而张敞、韦玄成、杨谭、孙会宗等被免职。

  由于司马迁生前就一直防着《史记》被汉武帝焚毁。他在《报任安书》里说,《史记》写完之后,要“藏之名山,传之其人通邑大都”的。司马迁充分考虑到《史记》的内容有批判性,很有可能被武帝焚毁,就安排了一些保护措施。比如说,藏在深山里,你想烧也找不到,就可以流传后世;或者让自己的后人,在一些大都邑里传播,把《史记》流入民间,这样一来,想禁书也不可能禁得彻底———够小心谨慎的!

  《汉书》说,“迁既死后,其书稍出”,足见《史记》是在司马迁身后,才稍微流传于世。

  《史记》才得以广泛流传。却是由于杨恽入仕后的不懈努力。

  据《汉书杨敞传》载:“敞子忠,忠弟恽,恽母,司马迁女也。恽始读外祖《太史公记》,颇为《春秋》,以材能称,好交英俊侏儒。”

  司马迁死后,他的家人把一部《史记》转移藏匿在他女儿司马英家中。司马迁有两个外孙,大的名叫杨忠,小的名叫杨恽。杨恽自幼聪颖好学,他的母亲也就是司马迁的女儿把自己珍藏着的这部《史记》拿出来给他读。杨恽读此书,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,爱不释手,而且每读一遍总是热泪盈眶,扼腕叹息。在汉宣帝的时候,杨恽被封为平通侯,这个时候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,想到他的外祖父这部巨著尘封了二十年,也该是重见天日的时候了,于是上书汉宣帝,把《史记》献了出来,公开发行,从此天下人才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。

【作者小传】

  杨恽(?—前54),字子幼,华阴(今属陕西)人。司马迁的外孙。父杨敞,汉昭帝时为丞相。汉宣帝时,恽以父荫补常侍郎。以才能见称,名显朝廷,复擢为左曹。后因告发霍氏谋反有功,封平通侯,迁中郎将。居官清正,有治绩,擢为诸吏光禄勋,亲近用事。为人轻财好义,廉洁无私,但自矜其能,不能容物,每有忤己者必欲害之,因此得罪不少朝廷显贵。太仆戴长乐怀疑杨恽在背后暗算他,就上书告发杨恽平日言论诽谤朝廷,无人臣之礼,恽被免为庶人。后逢日食,有人上书归咎于恽骄奢不悔过所致,他被捕入狱。廷尉按验时,在家中搜出他写给孙会宗的信,宣帝看后大怒,判以大逆不道罪,腰斩处死。其妻儿被流放到酒泉郡。孙会宗也因此而罢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