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季梁谏追楚师》《左传》桓公六年(公元前706年)

【作品介绍】

  《季梁谏追楚师》所记的是楚征伐随过程中的一节。随国的贤臣季梁给随侯的进谏,说出了“民为神主,先民后神”哲理。“忠于民而信于神”,是本篇的主旨。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迷信盛行,国家把祭神和练兵打仗当作头等大事;可是《左传》中多次提出民本思想,例如本篇中的季梁,就说:“民,神之主也。”并用这种观点,对祭礼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,使随侯“惧而修政”,没有上楚国的当。

【原文】

  楚武王侵随,使薳章求成焉〔1〕,军于瑕以待之〔2〕。随人使少师董成〔3〕

 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〔4〕:“吾不得志于汉东也,我则使然。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,以武临之,彼则惧而协以谋我,故难间也。汉东之国随为大,随张必弃小国〔5〕,小国离,楚之利也。少师侈,请羸师以张之。”

  熊率且比曰〔6〕:“季梁在〔7〕,何益?”

  斗伯比曰:“以为后图,少师得其君。”

  王毁军而纳少师。少师归,请追楚师,随侯将许之。

  季梁止之曰:“天方授楚,楚之蠃,其诱我也,君何急焉!臣闻小之能敌大也,小道大淫。所谓道,忠于民而信于神也。上思利民,忠也;祝史正辞〔8〕,信也。今民馁而君逞欲,祝史矫举以祭,臣不知其可也。”

  公曰:“吾牲牷肥腯〔9〕,粢盛丰备〔10〕,何则不信?”

  对曰:“夫民,神之主也。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。故奉牲以告曰:‘博硕肥腯。’谓民力之普存也,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,谓其不疾瘯蠡也〔11〕,谓其备腯咸有也。奉盛以告曰:‘絜粢丰盛〔12〕。’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。奉酒醴以告曰〔13〕:‘嘉栗旨酒。’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。所谓‘馨香’,无谗慝也〔14〕。故务其三时,修其五教,亲其九族,以致其禋祀〔15〕。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,故动则有成。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,君虽独丰,其何福之有!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,庶免于难。”

  随侯惧而修政,楚不敢伐。

【注释】

  1. 薳章:薳,读音wěi,人名。
  2. 瑕:随国的地名。
  3. 少师:官名。董:督察。
  4. 斗伯比:人名,楚国大夫。
  5. 张:读音zhàng,自大。
  6. 熊率且比:人名,楚国大夫。
  7. 季梁:人名,随国贤能之臣。
  8. 祝史:官名,掌管祭祀。
  9. 牲牷:牷,读音quán二,毛色纯而体完具的牲畜。腯:读音tú,肥壮。
  10. 粢盛:读音zī、chéng,盛食的祭器。
  11. 瘯蠡:读音cù、luǒ,六畜之病。
  12. 絜:洁。
  13. 醴:读音lǐ,甜。
  14. 慝:读音tè,邪恶。
  15. 禋祀:禋,读音yīn,对天神之祭。

【白话翻译】

   楚武王侵犯随国,派大夫薳章求和,驻军在瑕地等候消息。随国人派一位少师主持和议。

  斗伯比对楚王说:“我国在汉水以东不能得志,这种局面是我们自己造成的。我们扩充军队,装备武器,用武力压制小国,小国则由于害怕而联合起来图谋我们,所以难以离间他们。汉水以东的国家,随国最大,随国一骄傲,必定轻视周围的小国。小国脱离随国,符合楚国的利益。随国的少师很自大,请摆出老弱士卒给他看,以助长他的骄傲。”熊率且比说:“随国有季梁在,这个办法有什么用?”斗伯比说:“这是为以后着想,少师是会得到他们国君的宠信的。”楚王就撤去精锐军队和装备,而以老弱士卒接待少师。 

  少师回去,请求追击楚军。随侯准备答应他。季梁拦阻随侯,说:“上天正授予天命给楚国,楚军做出的软弱姿态,大概是要引诱我们。君王急什么呢?下臣听说过小国能抵抗大国,是由于小国有道而大国邪恶。所谓道,就是对百姓忠心,对神灵诚信。在上面的人想到有利于百姓,这就是忠心;祝史用真实的言辞祝祷神灵,这就是诚信。现在百姓挨饿而君王满足私欲,祝史假报功德以祭告神灵,下臣不知道这样的小国怎能抵抗大国。”随侯说:“我祭祀用的牲畜都很肥壮,祭祀的谷物也都丰盛齐备,怎么不诚信?”季梁回答说:“百姓,是神的主人,因此圣明的君王先教养好百姓,然后尽力奉神。所以祭祀时奉献牲畜祝告说:‘又高大又肥壮’,是说百姓的财力普遍富有,饲养的牲畜高大肥壮,繁殖很快,不生疥癣之类的疾病,各类良种应有尽有。奉献谷物祝告说:‘谷物又洁净又丰富’,是说春、夏、秋三季都没有妨碍农事,百姓和睦,年成富饶。奉献甜酒祝告说:‘米又好,酒又香’,是说上上下下都有美好的品德,而无违背德行的念头。所谓芳香远闻,不单指祭品而言,也是指没有邪恶之心。所以要提倡致力三时,推行五教,亲近九族,以此来虔诚地祭祀宗庙鬼神。这样一来,百姓和睦,神灵也降福给他们,因此事情一做就能获得成功。现在百姓各存一心,鬼神也缺乏主人,君王虽然自己祭祀丰盛,又能有什么福分呢?君王姑且治理好政事,同时亲近同姓的兄弟国家,也许可以免于患难。”

  随侯害怕,就着手治理政事,楚国遂不敢进攻。

【讲解】

  本篇反映了春秋时代对于民和神的关系的一种新的进步主张:民是主体,神是附属。所以好的君主必须首先做好对民有利的事,然后再去致力于祭祀神祗一类的事,即“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”。季梁先是忠民信神并提,然后深入论述应该以民为主,神为附。在谈到神的地方都是从民着眼,所以说服力很强,能使“随侯惧而修政”。